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产业项目
团队介绍
联系我们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产业项目
团队介绍
联系我们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产业项目
团队介绍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文明共生:多彩 平等 包容”——首届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开幕
2023-09-22
“文明共生:多彩 平等 包容”
——
首届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开幕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瞩目。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9月20日,首届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论坛的主题是“文明共生:多彩 平等 包容”,邀请了海内外政要、学者、艺术家等围绕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讨论。与会嘉宾们认为,世界各国应该尊重不同文明,促进全球文明对话。从他们多角度的主题演讲中,我们听到不只是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更是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嘉宾们也表示,全球文明倡议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中国开放胸怀聆听来自世界的声音,代表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脱钩”主张十分愚蠢,世界比以往更加需要中国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面对21世纪的重大挑战,世界需要携手合作、相互尊重,推动文明之间的对话和包容互鉴。他提出,中国已经赢得了治理污染的战役,经济增长正走向绿色、可持续。中国占据了全球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电池、电动汽车和高铁的60%至80%的市场份额,在环境治理和新能源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某些西方国家的对华“脱钩”论十分荒谬,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一带一路”倡议让“丝路”焕发新活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现任全球希望联合会主席伊琳娜·博科娃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交流、教育和科学合作。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延续了古丝绸之路精神,这与“世界遗产”的理念息息相关。习近平主席今年年初发起的“全球文明倡议”也呼应了这一愿景,提出要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对话和人文交流合作、弘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该倡议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了有益的解决方案。
泰国前总理:亚洲文化具有韧性,能自我革新适应内外部环境的改变
阿披实·维乍集瓦认为,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全球正面临俄乌冲突、供应链中断和经济衰退等问题。为扭转这一局面,世界需要通过建立互信来化解政治风险。他从自身的跨文化背景出发,提出亚洲应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阿披实·维乍集瓦还特别指出,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两国,在脱贫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消除贫困。同时,亚洲文化具备韧性和自我革新的能力,有潜力应对来自内外部的各种挑战。
埃及前外交部长:历史决定,“全球南方”阵营是民族独立的坚定支持者
埃及前外交部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访问研究员纳比尔·法赫米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价值观之间的分歧,也不是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的对立,对异文明的不包容才是问题的根源。法赫米指出,应停止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和排他性的文明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法赫米还强调,埃及是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主权位置的国家。历史决定,中埃两国以及整个“全球南方”阵营都会是民族独立的坚定支持者。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文明不是封闭的实体,需要持续的交流和对话
斯泰利奥斯·维尔维达基斯强调,文明不能成为封闭的实体,必须不断进行交流和对话。这种对话有助于避免产生盲目的优越感和极端民族主义,赋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复信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的信中写道:中希文明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文化观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一定能够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引。
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馆长史艾克:我们应消除偏见,倡导文化交流
史艾克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强调了文化多样性的优势。他在德国南部的黑森林山坡上长大,附近是瑞士和法国,这使他早早就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他表示,当今世界面临极端分化威胁,亟需消除偏见,进行文化交流,以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包容。意大利和中国都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可以在构建人类共同智慧和未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塑中华文化之“形”,须凸显当代中华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价值
吴为山强调,中华文化的群体性格、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取向形成了相对稳定、恒久的关系。塑中华文化之“形”,须凸显当代中华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吸收人类文化创造的精华。在当代,塑造中华文化形象不仅是对文化精神和内涵的呈现,还是中国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表现。他鼓励创作者将中西文化融合、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文化自信和文明互鉴并行不悖,应相辅相成
葛剑雄阐释了不同文化间进行交流、互鉴和学习对于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和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先进的文明、文化,都是不断自觉地吸取其他文明的精华的结果。文化自信和文明互鉴并行不悖,应该相辅相成,以促进中华文明的复兴,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影响。
中国香港导演、影视制作人唐季礼: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巨大的题材挖掘潜力
唐季礼表示,从古至今,中国故事一直被全世界关注和喜爱。到近现代,西方对于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认知,更多是通过中国电影。坚持正义感和侠义之道是中国功夫电影一以贯之的主题。中国功夫片打动人的核心不是“拳头”,而是中国人的“德”。电影里中国古典的传统美学、东方含蓄的情感表达、仁义礼智信的中国传统精神,都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认同。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题材正待挖掘。
中外优秀电影人巅峰对谈
主论坛还设置“未来影像:传承文明,开创新境”巅峰对谈环节,中国电影导演乌尔善,美国电影视效总监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英国纪录片导演、编剧柯文思,美国电影导演、制片人明可夫,印度音乐家联合会秘书长基舍尔·贾瓦德,中国追光动画总裁于洲,六位中外优秀电影人共同探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不同文明如何保持各自特色,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影像文化。最后主论坛发布了《金熊猫倡议》。
金熊猫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每两年一届,聚焦国际传播。该奖项永久落户四川。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于2023年9月19日至20日在成都举行,设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四大单元奖项,举办3大主体活动和3项配套活动。
分享到:
上一篇:
中国的大熊猫,世界的大熊猫,首届金熊猫奖落户四川胸怀天下
下一篇:
金熊猫盛典圆满落幕 25项大奖悬念揭晓